跳到主要內容區

關於臺灣文學基地

||||

臺灣文學基地坐落於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中,是全臺少數歷史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也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批採面狀保存的日式宿舍群,區內包含一幢市定古蹟及九幢歷史建築,不僅蘊含著豐富的在地故事及與市民經驗的聯結,更突顯臺北市內碩果僅存的日式宿舍歷史群落活化與再利用的當代意義。
在棋盤般齊整的臺北市中心,齊東街就像是一條漫不經心的微笑,劃過濟南路與忠孝東路之間。這抹微笑背後,潛藏的是一段悠久歷史──兩百多年前的清朝時期,此地曾是一條通往松山、接向基隆,被稱為「三板橋街」的古道。當時,此地盡是一望無盡的水田與埤塘。在圳道、水田與埤塘間,還沒有名字的齊東街蜿蜒而生,擔起運送米糧、煤炭等民生物資的重責大任。
時值日治時期的1920年至1940年間,總督府在此陸續興建了日式文官宿舍,即現在的齊東街日式宿舍群。同時,所在區域也逐漸聚集了各種產業的會社、工廠等機構,商業活動越來越發達,也促成了此區「城東會」組織的成立,經常舉辦社區演講、戲劇欣賞、演藝欣賞及電影欣賞等活動,創造當時代的藝文體驗熱潮。
戰後,政府將此區沿用為中央政府官員宿舍,時任空軍副總司令之王叔銘少將也入住濟南路二段27號,往後官拜「空軍總司令」、「國防部參謀總長」等,至1992年遷出官邸為止,這幢日式老屋被以「將軍宅第」標誌。2000年後,齊東街因位處市中心,在都市急遽開發的大環境中,日式宿舍一度面臨拆遷的命運。幸而有在地幸福里居民,基於對建築聚落、老樹與環境的認同,於2002年組成「齊東文史工作室」,在居民及專家學者的努力下,促成鄰近九間連棟日式宿舍的歷史建築的保留,而這也被視為「是臺北市市民重要且無價的歷史文化資產」。
隨著都市開發,新式屋舍、學校與工廠的起建與進駐,「三板橋街」慢慢地消失在地圖上,只留下濟南路與忠孝東路之間的微笑弧線,提醒我們它曾經的存在。2011年文化部委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修繕齊東街日式宿舍(濟南路二段25、27號),並將此歷史建築命名為「齊東詩舍」。2014年7月,國立臺灣文學館開始營運管理並策畫展覽及文學推廣活動。隨著齊東街53巷上5棟歷史建築的修復完成,2021年,這條蜿蜒的微笑巷道上,致力於創新與文化傳承的「臺灣文學基地」正式開幕!

1935

日治時期總督府及官方重要高階官員宿舍

1949

空軍總司令部少將副總司令王叔銘遷入27號棟
中央銀行官員周彭年先生遷入25號棟

1992

王叔銘將軍遷出官邸

1994

周彭年先生遺孀遷出官邸

2002.12.7

齊東文史工作室發起搶救齊東宿舍連署活動

2002.12.8

臺灣銀行強制拆除齊東街53巷12、14、16號宿舍

2006

將齊東宿舍群及老樹街區劃設為「臺北市中正區齊東街保存區及聚落風貌保存特定專用區」

2011.1

文化部委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修繕濟南路二段25、27號。

2014

國立臺灣文學館開始營運齊東詩舍,齊東詩舍做為詩的復興基地,乘載著濟南路上臺灣詩人的足跡,也串起國立臺灣文學館「南館北舍」的美麗,並蘊涵著臺灣現代詩發展的底蘊。

2020.10.6

齊東詩舍轉型為「臺灣文學基地(簡稱臺文基)」,並開始試營運。試營運期間舉辦多場講座及跨域活動,讓文學走進大家的生活。

2021.1.18

臺灣文學基地盛大開幕,致力於文學與文化的創新實驗,並發掘臺灣文學的各種可能,也將嘗試發展出多元的創新模式,促進作家與讀者雙向交流,激盪出全新的文學樣貌

臺灣文學基地 日式宿舍群特色

來到臺灣文學基地(以下簡稱臺文基),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日本特色的日式宿舍群。這些興建於1930、40年代的日式宿舍,採用的是當時在日本十分普遍的「和洋折衷」建築樣式,而為了因應臺灣特殊的氣候條件,興建時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例如提高地板高度,或是大量使用雨淋板等。
仔細觀察建築後,會發現屋頂形式屬「寄棟造」,四面降坡能導風洩水,屋根(屋頂)均覆蓋黑色日本瓦,並在屋脊末端使用鬼瓦收邊。

圖片:寄棟造

寄棟造 林柏樑 攝

圖片:日本瓦

日本瓦 林柏樑 攝

圖片:鬼瓦

鬼瓦 林柏樑 攝

圖片:駄箱

駄箱

圖片:附書院、床之間、床脇

附書院、床之間、床脇

圖片:雨戶

雨戶

建築修復概念

從濟南路二段的主入口進入,最先看到的是悅讀館及齊東舍兩棟日式宿舍。兩棟建築內部皆完整保存駄箱、床之間、床脇、附書院、戶袋、雨戶、配餐窗、書齋、掃出窗等日式空間元素及相關傳統建具。
齊東舍採用「維持舊觀」的修復策略,採用最大保存,尊重原始結構、用料及工法,並將原先收納棉被、衣服的櫥櫃,搖身一變成為文物展櫃,讓大家在歷史建築空間中享受展覽。
悅讀館格局變動較多,建築師修復時打開了天花板,展示建築本體的木構造並結合新、舊材料,呈現出具開放性的空間修復設計。原日式建築中的座敷空間改建為下凹式的活動空間,民眾可以隨意坐在下凹的榻榻米與木椅上,沉浸在幽雅的閱讀環境中。
往臺文基內走進靠齊東街五十三巷一側,可以看到五棟建築規格較小型的日式宿舍群。這五棟日式宿舍有著相似的外觀與內部格局,但留意各棟建築的修復細節,會發現建築師以建築本體訴說時光故事的巧思。最內側的繆思苑,保留了最完整的日式建築樣式,從內而外依序可看到日式宿舍建築修復使用的材料越來越現代化,目的是呈現出時代的演進過程與生活需求的變化。
從齊東街五十三巷一側的前院延伸至日式宿舍建築的後院空間,前院以日式庭院的樣式設計修復,後院以廊道延伸出的木平台、碎石和紅磚矮牆設計,同樣在空間的修復設計中,呈現出不同的時代感。

圖片:修復後的臺文基園區,增添許多新的空間及活動機能

修復後的臺文基園區,增添許多新的空間及活動機能

圖片:悅讀館以「維持舊觀、內部彈性」作為修復方式

悅讀館以「維持舊觀、內部彈性」作為修復方式

圖片:鄰近齊東街53巷的五棟日式宿舍,留存不同時期入住者的生活空間及特質

鄰近齊東街53巷的五棟日式宿舍,留存不同時期入住者的生活空間及特質

圖片:連接園區前排與後排的樹屋,是獨特的餐食空間

連接園區前排與後排的樹屋,是獨特的餐食空間

頁尾網站資訊

回頂端按鈕